

一年有20季
Zara擁有200位設計師,每一年設計4萬款衣服,其中有12,000款投入生產
1917876 退色針織衫和黑色破長裙
NT$ 2700 (30% OFF)
尺寸與試穿報告
F
-
+
1
ADD TO BAG
CHECK OUT
商品說明
發問紀錄(0)
退換貨服務
注意事項
「現在的你,比起1980年代的你多買4倍的衣服。你一年至少花625英鎊(台幣15000元)買衣服,而那還只是平均值。這個時代,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衣服。你一年大約囤積28公斤衣服,整個英國加起來,一年消費1.7萬噸的服飾。但真正可觀的是,幾乎所有你買的衣服最後都會丟進垃圾桶。」
如今,快時尚變成產業的新標準,衣服是以極快的速度小量生產。大型連鎖服飾店對於時尚潮流以及消費者突如其來的品味十分敏銳,這在業界稱為「快速反應」(quick response)。生產線上每一個環節都被壓縮到幾天、幾小時,而不是幾週。「上市時間」(time to market)被減半,再減半。
現在遠在英國的設計團隊全天24小時把修改圖隨時傳真給開發中國家的供應商,是司空見慣的事。幾年前,一家成衣廠要在20週內生產4種款式、共4萬件衣服。如今,若是能接到5週內生產4種款式每款500件,就已經是幸運的事了。
其餘3萬件會在最後一分鐘下單,在設計團隊搞清楚消費者想望的是 Taylor Swift, Daisy Lowe, Lindsay Lohan或任何其他風格之後,才做決定。
在Topshop(譯註:英國較早成立的服飾連鎖店)將生產時程從9週縮減為6週的同時,H&M把時程壓縮到3個禮拜。然而這還不是終極的改變,真正的讓人乍舌的是Zara。
一開始Zara在英國開店的時候,消費者有點困惑。Zara的價格不便宜,然而消費者若是猶豫,一個禮拜之後那件衣服就不在了。這是Zara打破遊戲規則的經營方式。Zara不是以量取勝,它擁有200位設計師,每一年設計4萬件衣服,其中有1萬2千件進入生產線(這比Topshop多出5000件)。
消費者只要猶豫,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買到那件衣服。這讓人產生可怕的渴求,哈佛學者稱之為「誘人的獨佔感」(a sense of tantalising exclusivity),一種你只要停下來想一想,擁有平價伸展台時尚感的機會就會被搶走的恐懼。
Zara的策略改變了這個產業的遊戲規則。其他覬覦者如 Esprit 和 Mango 也開始採取同樣的模式:壓縮訂貨至交貨的時程、增加款式、以及加速送貨時間。現在已經不流行擁有許多庫存了,現在甚至沒有任何的庫存。
過去那些買衣服的習慣,如仔細檢視衣物的品質和質料,已經被隨時取得最新款式、一年從 2 季變成 20 季的興奮所取代。春夏和秋冬換季這件事之於現代生活,就像宗教音樂那樣的遙遠。
摘譯自 The Guardian(2011):Why fast fashion is slow death for the planet。作者Lucy Siegle 是一位英國記者、環保專欄作家,長期關注生態以及道德的生活方式(ethical lifestyle),著有:Green Living in the Urban Jungle、To Die For: Is Fashion Wearing Out the World?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