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時尚、塑膠與石化汙染
越來越多的衣服是塑膠製品。1980至2014年,全球聚酯的需求量增加了9倍
1917876 安莉塑膠袋襯漁網水芭蕾
NT$ 9 (30% OFF)
尺寸與試穿報告
F
-
+
1
ADD TO BAG
CHECK OUT
商品說明
發問紀錄(0)
退換貨服務
注意事項
聚酯(polyester)從1951年開始進駐我們的衣櫥。這一年第一件聚酯西裝開始販售,製造者是美國化學公司杜邦,而非一般的紡織廠。如今,聚酯很容易被人忽略,除非你仔細檢查衣服的標籤。它已經無所不在,成為我們基本服飾如 t-shirts、洋裝和牛仔褲的一部分。
隨著棉花產量的停滯,聚酯開始填補其空缺。由於它便宜、容易與其他原料混合、觸感和質感都大幅提升、而且對於環境的影響沒有像棉花那麼劇烈,聚酯讓我們得以生產大量的衣服。這代表越來越多的衣服是塑膠製品。
聚酯(Polyester)是一種聚合物(polymer)。最常見的種類是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」(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),或稱PET,是從原油提煉出來的一種塑膠,可以用來做寶特瓶。
過去幾十年聚酯的產量激增。從1980到2007年,聚酯取代了棉花成為世上最常用的纖維,產量從530萬噸增加到3090萬噸。到了2025年,這個數值可望增加三倍,到達9500萬噸。
合成纖維有許多種類,如人造絲(rayon)和尼龍(nylon),但是最受歡迎的還是聚酯(Polyester),因為它便宜。Tecnon Orbichem(譯註:一家石化產業資料和分析公司)預測,未來有98%的纖維會是合成纖維,其中有95%是聚酯。
以石油為原料、無法生物分解的聚酯,其產量的的暴增將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災難。不過真正的問題不在聚酯,而是全球服飾數量的增加。
摘譯自 Quartz (2015): If your clothes aren’t already made out of plastic, they will be
相較起其他的台灣城市,空汙在雲林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。境內的台塑六輕廠,帶動6千多億的投資,也帶來了年達14多萬噸的PM2.5排放,以及其他多種的污染物。今年1到9月,雲林空氣更是全台最髒。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進一步以研究結果指出,「愈接近六輕的地方,癌症愈多!」
空污嚴重,就連農作物也受害。東勢鄉子弟吳松霖在3年多前返鄉,原本打算推廣在地農業,卻發現土壤與水質在六輕工業排放物長期污染下,早已變得不堪使用,而且只要一下雨,特別是不會迅速沖刷掉的小雨,和空氣中高濃度的SOx(硫氧化物)和NOx(氮氧化物)結合形成酸雨,讓高麗菜和蘿蔔長滿一個個黑點,西瓜田也整片爛掉,他一怒之下,改辦「自從六輕來了」電子報,帶居民認識環境污染議題。
此外,在今年更頻繁的高壓迴流型氣候條件下,本土污染源的影響格外明顯。雲林縣環保局代理局長張喬維即說,沉降氣流,使得污染物不易擴散,以致於污染飆高,特別是斗六一帶,可以斷定,這一季的數波空品紫爆,污染源百分百MIT!排除了來自中國的霾害影響。
如果遇上靜風,六輕所在的麥寮,更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。11月17日的深夜,麥寮的PM2.5濃度破百,達到147μg/m3的超高值,吳松霖嘲諷地說,環保署最喜歡怪罪農民燒稻草,才空氣污染,「所以半夜的時候,PM2.5濃度居然破表,我們就趕快出來幫環保署捉人啊,看看到底是誰在半夜燒稻草?根本沒人。」
引自ETtoday(2015):17年的空汙悲歌,六輕來了、雲林人卻變得更窮了!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