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鞋業問題不遑多讓
鞋子已經不再是一種日常用品,而是逐漸成為快速時尚裡汰換率很高的一種消費性商品。2011-2015年間,全球鞋子的產量增加了16%
1917876 破爛塑膠鞋
NT$ 16 (30% OFF)
尺寸與試穿報告
F
-
+
1
ADD TO BAG
CHECK OUT
適 用 活 動
全館滿$1200折$200 滿$2000折$300→
前往活動專區
全館$199免運→前往活動專區
商品說明
發問紀錄(0)
退換貨服務
注意事項
鞋業和時尚產業有許多相似之處:勞力密集、重視價格和速度,而且國際上有數千家製造商進行高度的競爭。
製鞋產業重視「快速交貨和彈性」,因此歐洲鄰近的低薪國家所生產的鞋對於市場有吸引力。
在東歐,合用的勞工可以用極低的工資取得,在阿爾巴尼亞、波士尼亞、馬其頓和羅馬尼亞,法定最低薪資甚至比中國來得低。
政府對製鞋產業所提供的各種優惠條件,加上「歐洲製造」給人的好印象,讓鞋商有了更大的獲利空間。
消費者偏好歐洲製造的商品,他們以為這些是在優良工作環境裡生產,包括:穩定的勞雇關係、足以應付生活的薪資、正常的工作時數、沒有風險的工作場所、組織工會共同爭取權益的自由,以及沒有歧視,尤其是性別、工作環境、工作機會、和薪水。
然而根據我們的田野調查,我們斷定目前實際的狀況距離「像樣的工作」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。
在大家印象中,義大利的皮鞋是高品質和高雅的同義詞,外加相當好的工作環境。不過,「義大利製造」不代表鞋子一定在義大利本土生產。透過OPT協定(譯註:outward processing trade, 外包加工貿易,根據這項規定,公司可以把一雙鞋分成幾個組件送到低薪的經濟體進行縫製和組裝,然後進口回原國家,並且將最後的成品標示為該國製造)從事進出口的製鞋和皮革產業者,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西歐國家,尤其是義大利。







bottom of page